《魔鏡》-有栖川有栖[未讀可入]

讀這本書之前,聽到有些人說這本書很適合當作本格推理小說的入門作品。那時候並不懂他們為何這麼說,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懂啦,而且我也相當同意這個說法。

不能說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即使這是本中規中舉的新本格派作品,故事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打破可疑嫌犯的不在場證明,我卻覺得故事本身少了一些深度、動機的部分對我來說也稍嫌薄弱、最後有關破案人的部分尤其給我一種「未免太過巧合了吧?」的失望感。

就像作者自己在書中「不在場證明講義」一章中所提到的「為了表現推理小說的手法的推理小說」,我覺得《魔鏡》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若只針對詭計的創新性來 看,這當然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作品;然而作者在鋪陳謎團與解謎上的表現卻顯得相對不足。書中下半段有幾個段落都讓我搞不清楚到底是發生在命案前?命案 後?還是其他什麼時點?

我同意這是一本尤其適合推理小說入門者閱讀的小說,無非因為書中那一章討論推理小說不在場證明的部分,整理地非常好,簡直可以獨立出來成為一篇短文。這個部分為不再場證明這個領域作了簡潔易懂的定義與解析。

《13級階梯》-高野和明[未讀可看版]

記得讀書的時候,也有過好幾次關於死刑存廢與否的辯論。這部小說讓我回想起當時爭論的激烈。死刑的存廢真是個難以下結論的問題,人的私心告訴我們殺人償命 本是天經地義,然而我們的良心卻又對我們說:應該讓這些人有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本小說,就像是為了討論這個主題而誕生的。

一般人在討論死刑存廢的問題時,都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這部小說特別好看的地方,就是除了這第三者的觀點之外,還加上了殺人犯內心的掙扎與多變,以及施刑人所承受的壓力與衝擊。

法律制度下設計的懲罰是否達到其預計的效用?在獄中有良好表現的受刑人是否就代表已對自己的所為感到悔過並求圖新?這部作品讓我們了解到人心的多樣以及法律制度的有所侷限。

小說的書名也取得很好,十三級階梯指的是死囚受刑前最後走的一段路。除此之外,「階梯」還是解謎的關鍵。十三級階梯、斬妖除魔的不動明王,除了強調了罪惡的不可赦以及人對死亡的恐懼,更重要的是其所扮演的象徵性的意涵,貫穿全書的精神所在。

《事件》-大岡昇平[未讀可看版]

一對未成年男女朋友、一個即將降臨人世的孩子、一位年輕的酒家老闆娘、一個淳樸保守的小村鎮、三位法官、一位檢察官、一位辯護律師,在一個急遽轉變中的時間空間下,交織出這一樁《事件》背後的人心糾葛。

這是一本正經八百的法庭推理小說。作品架構完整、有條有理,可見作者作了相當的構思,全無含糊之處。這本書令人玩味之處,並非讓人下巴掉下來的謎團,而是 在合理物證線索下,對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及當事人心理狀態更深一層的探索。一種在客觀及主觀都合理的條件下作出公平判斷的企圖。

另一個令人作讀後思索的地方,則是「完美調查與推理」的不可能。推理小說讓人著迷的原因之一,無非是在故事的最後得到事件的真象。作者在這部作品裡則主 張:除了當事人之外,即使再高竿的檢察官與辯護律師,也未必能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被告人的自白也未必是真言。無論調查如何徹底,每個事件都或多或 少有些無法完全解釋之處。即便如此,法庭仍須在獲得的線索下作出最合理及公平的判斷。我認為這是個有趣且相當有道理的見解。完美的推理,也許只有在虛構小 說裡才會出現吧。

正如譯者賴振南在書末中所言,這是一本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推理作品。但對我來說,可真有點吃不消的感覺。尤其是書中對於事件本身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檢察官與辯護律師對事件的描述與報告,似乎顯得有些冗長。我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讓一切都完整的用心,不過若能簡潔一些就好了。

沉睡的森林─野澤尚編劇[安全版]

這是一部讓人心情沉重的悲情推理劇。就算不是日劇迷、推理迷也會深深喜愛的劇作。中山美穗及木村拓哉想當然為這部電視劇增加了不少看頭,但是個人覺得劇本本身比演員的演技好的多。

「忘記的過去重不重要?」「是不是只要這一秒過的好,過去發生什麼事都無所謂?」「是不是只要有現在及未來就足夠了?」劇中的角色不斷自問,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在問著自己。

故事看到最後,還是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到底將過去遺忘是個錯誤,還是努力的挖掘過去是個悲劇?到底怎麼樣才能抓住眼前的幸福?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一個簡單的正確解答。

沉睡的記憶與埋藏著記憶的森林,該不該被喚醒?記憶深處埋藏的,是一個真相,也是一個足以摧毀現在、改變未來的殘酷考驗。我們的腦有能力選擇遺忘、曲解事 實,也可以無情地、在我們都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重現紀錄下來的影像。記憶-我們一直以為最可靠的認知基礎,原來是如此地不可信賴。

《怪胎》-綾辻行人[未讀可看版]

本書由三篇中篇所組成,<惡魔之手>描寫一位深夜裡總是被掐住脖子的男子;<我是誰>描寫一名在車禍後喪失記憶的病患;<怪胎>則是關於一個住在精神病院的男子所寫下的未完成推理小說…

這是一個圍繞在精神病院上打轉的中篇小說集,那種恐怖詭異的氣氛是我熟悉的綾辻沒錯,不過讀完之後還是覺得充滿謎團、完美殺人的館系列更合我的味口。唉,我大概被那種「重口味」的推理小說寵壞了吧,這本小說除了驚悚之外,謎的味道似乎不太夠。

在<怪胎>裡作者提到了本格派重謎團與詭計的小說不是天天都寫得出來,不知是不是綾辻本人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