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嫩的臉頰》-桐野夏生[未讀可入]

這是一本不一樣的推理小說。(不確定什麼叫做反推理小說。)一般來說,謎團聳動、結局充滿意外性的推理小說比較合我的口味,不過有少數一些推理小說即使不具這些元素,卻也能深深吸引我。像是《恐怖分子的洋傘》、《七歲小孩》,還有就是這本《柔嫩的臉頰》。

本來以為除了一位五歲女童失蹤之外,還會出現其他更懸疑的情節,然而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更懸疑的元素了。整個故事圍繞在這個尋找女兒的年輕母親佳須美身 上。書本前半段描寫她如何從小就嚮往大城市多采多姿的生活、婚後又如何對無味的夫妻生活感到厭倦與沮喪,進而發展出婚外情,到後來為了偷情來到小時一心想 逃離的北海道,最後,在這片土地上失去了女兒,開始了永無止盡的尋覓。

個人覺得本書從內海這位身負重病的刑警出現後更為精采。在描寫這位刑警一開始充滿怨天尤人的態度到最後對死亡的害怕及身邊這位尋找女兒的母親的眷戀中,我 們看到人際關係裡永遠潛藏的自私與冷漠,還有夾雜的同情與牽連,這天枰兩端有時這邊輕,有時那邊重。佳須美一心追求自由獨立、卻又害怕寂寞的內心衝突,也 在與內海的互動中表露無疑。讀著佳須美心中的困惑與掙扎,就像看到自己一樣哩。

這並不只是一部關於女童失蹤的故事,所有圍繞在事件周圍的人-包括看似最無關聯的刑警們-的命運都因為此事件而改變。有人婚姻破裂,有人事業失敗,女童的 失蹤,像是一個鑰匙,打開了一扇充滿悲劇的門。桐野夏生描寫人的內心與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細膩又冷酷的筆觸,讓我跟著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心情起伏,書讀到 最後,眼淚都流了下來。

沒有驚天動地的詭計,也沒有確定的答案。卻是一本百分之百值得細細品味的傑作。

《玻璃之鎚》-貴志祐介[未讀可入版]

我喜歡本書封面完全沒有內容簡介的一點,還沒讀這本書的讀者也就不用擔心誤觸地雷。我想只要說明這是一本密室推理小說,應該就很足夠引起(本格)推理迷的好奇心了。

我最欣賞這部作品的地方,無非在解謎的部分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式。讀過的密室殺人,通常只告訴你: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這裡殺人,然後消失。讀者通常只 在書本的最後被(神探)給予唯一的可能,亦即解答。然而在《玻璃之鎚》裡,作者透過書中兩位主角的聲音告訴我們:看似不可能的犯罪不但可能,而且還有「多 過一種」的可能。本書在解謎推理的過程當中,也踏踏實實地呈現這些不同的可能性,然後再藉由主角們的現場實驗來對這些假設作測試。經由這一步一腳印,讀者 被引領至最後的一扇大門前,門的被後,就是真相-充滿意外性的真相。

在寫實方面,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寫行兇者的動機和內心的掙扎與困惑,這看似有點填充頁數的作法,我卻覺得有其必要性,並非要讓讀者同情犯罪,而是讓整部 作品更完整。有些本格推理小說因為太過專注於謎團的設計,反而在人物塑造及整體劇情(動機)合理性上顯得虛偽而難以令人信服。

總體言之,雖然閱讀過程裡有些片段感到沉悶,我個人還是非常推薦這部本格寫實密室推理傑作。

《錯置體》-藍霄[未讀可入]

這是我的第一本台灣本土長篇推理,和我喜歡的日本本格推理比起來可真是一點也不遜色。而且書中那些耳熟的地名,以及不時夾雜的台語用語,比日本推理小說給 我更強的親切感與好感。我只花了兩天的時間就把它讀完了(我的閱讀速度一般是一星期一本書),真的是一本很好看的推理小說。

如果藉作者在本中提到的傳統推理小說的四項要件來看本書:
一、發端要神秘:在這個要件上,我給本書五顆星的最高分。這是我能在兩天內把本書讀完的主要動力之一。
二、經緯要緊張:這個部分,我覺得還可以加強。
三、解決要合理:也是給五顆星。
四、結果要意外:本書的意外性,我給四顆星。不過在公平性上,讀者並沒有賜予全面的線索以作推理。深為讀者的我覺得有點不服氣就是了。

整體來說,我對本書感到相當滿意,因為從來沒有讀過本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果作者能對書中三位主角多作一些形體上的的描述就好了。(他們到底長的是圓還是扁 啊?)而且,我真的很喜歡秦博士的沉默寡言與小李的幽默風趣的同時併行。(P.S. 個人喜愛小李勝過秦博士。希望柏芳惠和小孩都沒事。)

作者深為推理小說作家與婦產科醫師的雙重身分於本書中顯而易見-除了陳述作者本身對於推理小說的一些看法;似乎還有個人對於深為婦產科醫師所遭到的一些懷疑的婉轉抗議。這些額外的題材不但不讓我覺得無聊,還增加了一些推理之外的閱讀樂趣。

總之,萬分期待藍霄的下一部作品。

《魔鏡》-有栖川有栖[未讀可入]

讀這本書之前,聽到有些人說這本書很適合當作本格推理小說的入門作品。那時候並不懂他們為何這麼說,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懂啦,而且我也相當同意這個說法。

不能說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即使這是本中規中舉的新本格派作品,故事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打破可疑嫌犯的不在場證明,我卻覺得故事本身少了一些深度、動機的部分對我來說也稍嫌薄弱、最後有關破案人的部分尤其給我一種「未免太過巧合了吧?」的失望感。

就像作者自己在書中「不在場證明講義」一章中所提到的「為了表現推理小說的手法的推理小說」,我覺得《魔鏡》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若只針對詭計的創新性來 看,這當然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作品;然而作者在鋪陳謎團與解謎上的表現卻顯得相對不足。書中下半段有幾個段落都讓我搞不清楚到底是發生在命案前?命案 後?還是其他什麼時點?

我同意這是一本尤其適合推理小說入門者閱讀的小說,無非因為書中那一章討論推理小說不在場證明的部分,整理地非常好,簡直可以獨立出來成為一篇短文。這個部分為不再場證明這個領域作了簡潔易懂的定義與解析。

《北方夕鶴 2/3 殺人》-島田莊司[未讀可看版]

聽書名還以為和鐵路有關,讀了之後才知道其實和列車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在東京的刑警吉敷竹史為了前妻通子而涉入遠在北海道的命案,還是件充滿古老恐怖傳說意味的殺人事件唷。

和《異邦騎士》裡的御手洗潔比起來,我覺得吉敷竹史「可愛」多了。他是一位內心充滿熱血,然而在行動上卻保守含蓄的男子。再加上作者用盡心思地描寫他為了前妻赴湯蹈火,甚至連半條命都沒了,真令我動容。

謎團本身,出乎我意料之外地,並非讓我感到滿足。原因大概是因為「似曾相識」吧。(不能說更多了,因為牽涉到另外一本有名的推理小說。)夜鳴石、盔甲武 士、不可能的犯罪,直到解謎前都讓人一直想讀下去,不過謎一解開,竟給我一種知道魔術師把戲的「原來就是這樣啊,沒什麼了不起嘛」的失望感覺。

此外,最後吉敷解謎的過程實在太神了,神到失去真實的感覺。如果在調查過程裡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裡一點頭緒也沒有,卻能在最後的關頭出現靈感,一下子就把所有的謎解開,似乎有些不合理地好運。

結論:我喜歡吉敷竹史勝過喜歡故事本身哩。

p.s. 有沒有人知道為何叫「2/3 殺人」呢?應該有什麼原因吧。